林乐知译《文学兴国策》与近代中国法律教育
文◎潘瑞芳
19 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一股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也不例外。1894 年日本偷袭清政府派往朝鲜的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由此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中,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占领威海卫,同年日军占领辽东。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次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使得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受到甲午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整个朝野和社会都对1860 年开始的所谓“洋务运动”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于是新一轮的“救亡图存”探索开始了。究竟什么才能挽救晚清,世人都陷入了迷惘 之中。
此时,日本“西化”的重要成果极大地刺激了晚清的社会和知识分子,推动了近代化的探索。于是,一本关于日本维新成功的书,就走进了知识界的视野里,这本书就是林乐知翻译的《文学兴国策》。它从侧面证明了日本教育兴国战略的成就,也显示了教育兴国是一条成功的范式。

《文学兴国策》 中文版封面图
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字荣章,生于美国佐治亚州,清代进士、基督教美国监理会传教士。咸丰十年(1860 年)偕夫人来上海传教。同治三年(1864 年)3 月经冯桂芬介绍担任上海广方言馆首任英文教习。期满后参加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工作,后又再次受聘担任英文教习,直到光绪七年(1881 年)。16 年中译述了《欧罗巴史》、《万国史》、《格致启蒙化学》、《文学兴国策》、《格致启蒙天文》等10 余本有关外国历史、教育及自然科学的著作。

林乐知先生像。来源: 《中东战纪本末》
1896 年,来华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林乐知在广学会翻译出版了《中东战纪始末》一书,其后附上了《文学兴国策》。《文学兴国策》的原文是1872 年由日本驻美外交使节森有礼将美国各界著名人士关于日本教育改革的13 封信函等汇编而成的,英文书名为Education in Japan,1873 年在美国华盛顿出版。这是近代中、日、美教育之间不寻常的历史交流史实,对中国的近代教育,特别是法律教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森有礼公函的主要内容是向华尔赛等人求教国家振兴的方法,以有助于东方的开化。主要是求教于富国策、商务、农务与制造、伦理道德、律例与国政五个方面。其中,关于律例与国政方面的探讨, 对中国的法律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文版的序文中,林乐知由万物变化才会有活路的观点开始阐述,认为清朝的衰落是由于教育方法数百年来没有变化。在他看来,教育方法必须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变化。中国要变强应该采取西欧的教育制度,采用新的学制,以变法自强。并指出了日本的富国强兵就是因为教育制度的革新,中国应该迅速的向日本学习。此外由林乐知所选择的译文可知,林乐知之所以翻译此书,就是要达到以之教育中国人,注意吸取美国的经验,重视教育的意图。
《文学兴国策》的中文版目录如下:
日本驻美国京城护理公使森有礼公函
埃尔博学书院监院华尔赛复函
安汉斯德大书院监院施端恩复函
纽约彼得哥伯复函
潘林溪教师复函
安汉斯德大书院总教习西列复函
伯林斯登大书院监院麦高希复函
华盛顿京城恩利约瑟复函
维廉士大书院监院赫普经复函
纽孛仑斯威大书院监院康孛阑转送总教习满勒复函
冈奈底格邦文学部总办脑德禄复函
哈华德大书院监院欧理德复函
美京文学部大臣鲍德威复函
美京下议院绅加非德复函
美国兴学成法
《文学兴国策》一书的出版,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教育和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对中国近代教育和法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走向海外的法科职工日益增多,也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
法律教育。1903 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在大学堂中设置法政科大学,开设政治、法律、交涉、理财等课程,法律教育开始勃兴,法政学堂的数量大量增加,员工人数也在不断攀升,为中国法律的现代化和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转型都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传教士在输入西方法律思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已逐渐为世人所重视。新教传教士自鸦片战争后,除大力引进西方文明的法律制度,还特别重视日本的法律改革经验,为清末法律改革提供了借鉴,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
参考文献
康有为. 日本变政考[A]. 蒋贵麟. 康南海先生遗嘱汇刊:第10 卷[C],台北:宏业书局,1976.
梁启超. 读西学书法[A]. 中国史学会. 戊戌变法:第一册[C]. 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
林乐知. 文学兴国策[M]. 上海:广学会,1896.
卢明玉.Education in Japan 和《文学兴国策》所体现的中西文化互动[A]. 江汉论坛,2010(7).
卢明玉. 晚清传教士西学翻译与强国之策的探索——以“Education in Japan”及其中文译本为例[A]. 甘肃社会科学,2012(2).
舒新成. 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第1 册[C]. 上海:中华书局,1928.
肖朗.《文学兴国策》与近代中、日、美文化教育交流[A].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1).
邹振环. 影响中国近代的一百种译作[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